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噬菌体:微生物农药领域的潜力新星

在微生物农药家族中,病毒类制剂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分为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噬菌体和防治害虫的昆虫病毒两大类。其中,噬菌体作为专门侵袭细菌的病毒,凭借其精准靶向的独特优势,正成为破解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难题的新希望。尽管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已应用多年,但噬菌体在植保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仍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潜力与现实挑战值得深入探讨。噬菌体的防治机制展现出高度的特异性与高效性,它通过与靶标细菌表面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精准感染,进入细菌体内后,会劫持宿主代谢系统为自身繁殖服务,最终导致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的新噬菌体又能继续攻击其他有害菌。这种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的防治方式,既能高效清除致病菌,又不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作物及环境造成损害,完美契合绿色农业对病虫害防治的核心要求。与化学杀菌剂相比,噬菌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对耐药菌的有效性,随着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长期滥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而噬菌体的靶向作用使其能有效应对这一难题,同时其施用方式灵活多样,可通过叶面喷施、种子包衣、土壤处理等多种形式应用,适应性极强。

在微生物农药家族中,病毒类制剂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分为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噬菌体和防治害虫的昆虫病毒两大类。其中,噬菌体作为专门侵袭细菌的病毒,凭借其精准靶向的独特优势,正成为破解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难题的新希望。尽管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已应用多年,但噬菌体在植保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仍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潜力与现实挑战值得深入探讨。

噬菌体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探索可追溯至1924年,当时Hemstreet和Mallmann就尝试用含噬菌体的腐烂卷心菜滤液防治黄单胞菌。但随着化学杀菌剂在应用范围、使用便捷性和可靠性上的提升,噬菌体研究一度陷入沉寂。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的突破让噬菌体研究重获关注,近十年商用化进程显著加速。2018年,美国环保署批准OmniLytics的两款噬菌体制剂登记,用于防治苹果/梨火疫病和柑橘溃疡病,2019年这两款产品便实现市场推广,日本大塚制药的XylPhi-PD也于同年获得美国加州登记,用于防治葡萄皮尔斯病。近年来,全球噬菌体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以色列EcoPhage提交GoldenEco登记申请,针对番茄和甜椒细菌性病害;2024年该公司与Maian达成协议进军巴西市场。国内企业同样动作频频,2024年利民股份与厦门昶科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格瑞农生物实现"小青宁、溃疡宁"等噬菌体系列产品产业化;2025年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格瑞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菲吉乐科的地毯草黄单胞菌噬菌体YHC5成为我国首个登记的噬菌体类生物农药,EcoPhage也提交了防治火疫病的EcoFire登记申请。

尽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相较于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昆虫病毒杀虫剂,噬菌体在植保应用中的普及度仍偏低,这一现象受市场认知和技术积累双重影响。从市场接受度来看,昆虫害虫的危害更直观,相关防治产品市场教育成熟;而青枯病、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虽危害巨大,但过去可通过抗生素管控,噬菌体的市场需求直到抗药性问题凸显后才逐步释放,教育和积累周期较短。从产业发展周期看,首批昆虫病毒杀虫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问世,而商用噬菌体产品近十年才推出,尽管噬菌体施用方式与传统农药无异,但其作用机制的独特性需要农户重新学习掌握,市场培育仍需时间。不过这一情况存在地域差异,在美国、韩国等集约化农业程度较高的国家,噬菌体应用已相对普遍。除了市场层面的因素,噬菌体产品开发还面临三大核心技术瓶颈。首先是"精英噬菌体"筛选,自然界中噬菌体资源海量,但需从中筛选出裂解谱广、裂解能力强、培养效率高且抗逆性强的优质菌株,筛选难度极大。其次是抗性防控,细菌会进化出对噬菌体的抗性,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决定产品寿命,瑞通生物独创的"超级鸡尾酒"技术是目前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之一。规模化生产工艺则是另一大壁垒,噬菌体培养必须以活的宿主细菌为"培养基",远复杂于化学农药生产,实现高滴度、低成本、无杂菌污染的规模化生产难度极高。国内格瑞农生物旗下工厂已通过噬菌体制剂GMP静态验收,具备标准化生产能力;国际上EcoPhage等企业也在攻克噬菌体对高温、紫外线和极端pH值敏感的问题,为规模化生产扫清障碍。针对噬菌体易失活的特性,企业已形成多元化技术解决方案,EcoPhage采用"筛选优化+剂型创新"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研发平台优化噬菌体筛选,强化"鸡尾酒"配方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开发液态与干粉剂型,添加保护成分提升环境耐受性和保质期。格瑞农生物则聚焦稳定调节剂研发,通过自主创新的配方确保噬菌体在储存和施用全流程中的稳定性,为产品田间功效提供保障,这些制剂技术的突破,有效弥补了噬菌体自身稳定性不足的短板,为其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成本控制也是噬菌体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其中纯化环节是生产成本的核心,传统试验级离心沉降法纯化周期长达3天,人工和耗材成本居高不下。格瑞农生物通过与医疗设备企业联合研发,实现规模化纯化系统升级,效率提升20倍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母药效价提升是成本下降的关键,这依赖于三大核心技术:筛选高爆发量、高匹配度的优质菌种,优化培养参数,改进培养基组方。EcoPhage则从工艺优化和规模效应入手,通过改进发酵工艺和制剂方案降低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下降空间将进一步释放。

面对诸多挑战,构建庞大且多样的噬菌体库已成为行业突破瓶颈的核心竞争优势,格瑞农生物的构建流程极具代表性:在全国主要农业产区的发病田块土壤、病株、水源等致病菌密集区域广泛采集样本;同步建立涵盖上万株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来源目标致病菌的宿主菌库;通过实验室共培养实现噬菌体分离富集;再经裂解谱测定、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筛选环节,筛选出"精英噬菌体";最后采用超低温冷冻或冻干技术保藏入库。这种动态更新的噬菌体库,能根据不同地区病原菌种群结构快速调配"鸡尾酒"配方,提升防治精准度。EcoPhage也在构建专属噬菌体库并建立配套数据库,通过数据积累优化开发流程,提升产品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当前噬菌体研究还聚焦四大热点方向,推动技术持续迭代:一是精准"鸡尾酒"疗法优化,借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技术,设计协同效应更强的配方,预测抗性进化路径;二是噬菌体编码蛋白应用,提取噬菌体的裂解酶、尾丝蛋白等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可突破传统噬菌体的宿主范围限制;三是工程噬菌体研发,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基因组,实现宿主范围扩展、生物膜穿透能力增强等功能升级;四是协同防控技术,探索噬菌体与抗生素、有益微生物、低剂量化学农药的联用模式,实现增效减量化目标。EcoPhage等企业还在优化剂型和施用方式,力争使噬菌体产品融入传统喷洒方案,替代铜制剂和抗生素。

总体而言,噬菌体生物农药凭借精准靶向、环境友好、抗药性管理能力突出等核心优势,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前景广阔。尽管目前仍面临市场认知不足、技术壁垒较高、成本控制难度大等挑战,但随着筛选技术、制剂工艺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些瓶颈正逐步被突破。从产业信号看,国内外企业的积极布局、融资活动的活跃以及登记产品的不断增加,都预示着噬菌体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普及,噬菌体有望成为植物细菌性病害防治的主力产品,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开启可持续植保的全新篇章。

标签: 噬菌体 杀虫剂 杀菌剂 规模化运用
浏览次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