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筑牢冬油菜丰收根基 强化苗期病虫害防控

今年9月中下旬以来,“华西秋雨”与秋汛叠加影响,我国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等冬油菜主产区田间土壤湿度持续偏高,为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猿叶甲等多种病虫草害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苗期作为冬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奠基阶段,病虫害防控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长势、产量及品质。为精准应对当前病虫害防控形势,夯实油菜丰收基础,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并发布2025年秋播冬油菜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为产区种植户提供科学防控指引。

明确防控重点 靶向精准发力

针对当前苗期病虫害发生特点,指导意见明确了重点防控对象与兼顾防控对象,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其中,苗期核心防控清单涵盖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猿叶甲等虫害。同时,需兼顾黑腐病、白斑病、黑斑病等次要病害,及地下害虫、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等虫害,构建“主次分明、全面覆盖”的防控格局,避免次要病虫害因防控疏漏演变为主要危害。

多维综合施策 构建防控体系

指导意见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选种、农业管理、种子处理到药剂防治构建全链条防控技术体系,层层筑牢病虫害防线。

科学选种筑防线 抗性品种是基础

品种抗性是抵御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各地需因地制宜选用耐密、高产、抗倒且抗(耐)病的优质油菜品种,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针对根肿病重发区域,指导意见特别推荐华油杂62R、华油杂5R、华油杂115R、圣光165R、中油926等抗(耐)性专用品种,并建议适当推迟播种期,通过避开病害高发期进一步减轻危害。

农业防治强根基 生态调控减基数

农业防治通过优化种植模式与田间管理,从生态层面抑制病虫害滋生。在菌核病常发区,条件适宜时推行水旱轮作,或与大麦、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通过改变田间生态环境,有效减少病原菌存量与虫源基数,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对于菌核病重发区,可采用盾壳霉等生物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抑制菌核萌发;根肿病常发区则可施用石灰氮(氰氨化钙)开展土壤处理,针对性减轻土传病害危害。

种子处理严把关 苗期防护早启动

种子处理是苗期病虫害防控的关键前置措施,可实现“带药下田、苗期护苗”的效果。种植户可选用油菜登记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根据防控需求精准选择药剂:防治苗期虫害可选用噻虫嗪等药剂,防控立枯病等病害则可选用噁霉灵等药剂,通过药剂包裹形成保护屏障,有效抵御苗期病虫害侵袭。

药剂防治补短板 精准施药提效能

当田间出现病虫害零星发生时,需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止病情扩散蔓延。病害防治方面,菌核病零星发生时,选用丙硫菌唑、多菌灵、腐霉利、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喷雾,重点喷施植株茎基部,同时可兼治立枯病、猝倒病;霜霉病发生时,选用乙蒜素、代森锌等药剂喷雾防控。虫害防治方面,苗期蚜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选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跳甲类害虫选用鱼藤酮、噻虫嗪等药剂;地下害虫则选用辛硫磷等药剂沟施,兼治猿叶甲。为提升防控综合效能,喷雾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糠氨基嘌呤或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油菜抗逆抗病虫能力。

当前正值冬油菜苗期病虫害防控关键期,各地种植户需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实际,严格遵循技术指导意见,科学统筹各项防控措施,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切实筑牢冬油菜苗期生长防线,为来年油菜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农业 农药 病虫害防控技术
浏览次数: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