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海外政策

美国 EPA 发布氟吡草酮与苯并烯氟菌唑对濒危物种影响的最终评估

近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正式发布了关于除草剂氟吡草酮(bicyclopyrone)和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的最终生物评估(BE)。该评估聚焦于这两种农药对美国联邦层面濒危和受威胁物种,以及已指定的关键栖息地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同时也对此前公众针对评估草案提出的各类意见进行了全面回应与梳理。​

氟吡草酮作为一款重要的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主要应用于玉米、小麦、大麦等大规模种植的农业作物田,能够有效控制田间的阔叶杂草,同时对部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也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为保障这些主粮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氟吡草酮的应用范围还延伸至柠檬草、迷迭香等小作物种植领域,满足了特色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杂草防治需求,助力小众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而苯并烯氟菌唑则是一款用途广泛的杀菌剂,其适用对象涵盖了多种重要农作物,包括油菜、谷物、玉米、棉花等,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真菌病害对这些作物的侵害,减少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不仅如此,苯并烯氟菌唑在非食品用途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可用于草坪养护以及观赏植物的病害防治,帮助维持城市绿化景观和园艺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提升环境美观度和生态品质。​

此前,EPA 曾于 2024 年 9 月发布了这两种农药生物评估的草案版本,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在充分审阅和分析了公众反馈的大量意见后,EPA 对氟吡草酮和苯并烯氟菌唑的评估内容进行了细致修订与完善,最终形成了此次发布的正式评估报告。这份最终生物评估结果清晰地呈现了两种农药对濒危物种及关键栖息地的具体影响情况:​

氟吡草酮的影响评估结果​

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方面,评估显示氟吡草酮对 477 种濒危物种(占评估总物种数的 27%)无任何不良影响;对于 300 种濒危物种(占比 17%),其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低;有 803 种濒危物种(占比 46%)可能会受到氟吡草酮的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较轻,不会导致物种面临灭绝风险,也不会对物种的生存状态造成不利改变;此外,还有 155 种濒危物种(占比 9%)不仅可能受到氟吡草酮的不利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足以导致物种面临灭绝风险,或对其生存状态产生不利改变。​

在关键栖息地方面,氟吡草酮对 443 处关键栖息地(占评估总栖息地数的 47%)无影响;不太可能对 105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11%)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对 330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35%)产生不利影响,但不会造成栖息地的不利改变;同时,有 73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8%)可能因氟吡草酮受到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导致栖息地出现不利改变。​

苯并烯氟菌唑的影响评估结果​

在濒危物种影响层面,苯并烯氟菌唑对 994 种濒危物种(占评估总物种数的 57%)无影响,这一比例在两种农药中相对较高;对于 259 种濒危物种(占比 15%),其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有 441 种濒危物种(占比 26%)可能会受到该杀菌剂的不利影响,但不会因此面临灭绝风险或生存状态的不利改变;仅有 41 种濒危物种(占比 2%)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带来灭绝风险或生存状态的不利改变。​

在关键栖息地影响方面,苯并烯氟菌唑对 550 处关键栖息地(占评估总栖息地数的 58%)无影响;不太可能对 135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14%)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对 252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26%)产生不利影响,但不会造成栖息地的不利改变;仅有 14 处关键栖息地(占比 2%)可能因该杀菌剂受到不利影响,且会导致栖息地出现不利改变。​

根据美国相关法规要求,若 EPA 在最终生物评估中明确判定特定农药的使用可能对濒危物种或关键栖息地产生影响,将立即启动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正式协商程序。在协商过程中,相关机构将以 EPA 发布的最终生物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进一步深入分析农药影响的具体机制和程度,并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生物意见。若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需要采取特定的缓解措施来降低农药对濒危物种和关键栖息地的不利影响,EPA 将负责确保这些缓解措施能够通过必要的农药登记变更或产品标签修订等方式得以落实,切实保障濒危物种的生存安全和关键栖息地的生态稳定。​

标签: 美国 EPA 除草剂 杀菌剂
浏览次数: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