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种子包衣:助力小麦种业实现“产品”到“商品”的价值飞跃

当前,正值小麦种衣剂的销售旺季,然而市场却弥漫着一丝寒意。无论是种衣剂制造商还是小麦种子供应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去年以来,部分地区的小麦和玉米种植遭遇极端天气重创,产量锐减,许多农户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加之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民购买商品小麦种子的意愿大幅降低,转而倾向于使用自留种。在此背景下,小麦种衣剂市场也未能幸免,价格竞争日益白热化。对分销商而言,曾经作为下半年重要利润来源的种衣剂,如今已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较于产品线多元化的农药企业,小麦种业公司面临的挑战可能更为严峻。尽管业内专家呼吁:“种企应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并推广适应极端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尤其是特用小麦和彩色小麦等细分市场,有望成为未来的增长点。”但在当前行业普遍承压的形势下,对许多种企而言,增加研发投入并非易事,更何况新品种的培育本就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种业该如何破局突围?或许,在种子出厂前进行统一的包衣处理,正是打破僵局、实现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介入种子包衣:恰逢其时的战略选择

当前种衣剂市场价格战的激烈,为种业介入种子包衣创造了绝佳时机:

首先,过去经销商和零售店通过销售小麦种衣剂获得可观利润,但现在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加上拌种环节的人力投入,使得销售种衣剂变得费力不讨好。相比之下,如果种子在出厂前已经过包衣处理,经销商和零售店只需在合理范围内加价销售即可,这无疑更容易被渠道所接受。

其次,种业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种衣剂,能够显著降低成本,节省下来的部分成本可以用来反哺经销商和零售店的利润。再结合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农民在不增加每亩种子成本的前提下,仍能享受到优质的包衣种子,同时兼顾各方的合理利润诉求。对于经销商和零售店而言,也规避了自行拌种的劳动强度和潜在风险。对农户而言,则是在成本未增的前提下,获得了更优化的产品组合(种子+种衣剂)。

种业推进种子包衣的显著效益

对种业自身而言,推广种子包衣同样能带来多重收益:

第一,近年来,低温冻害、干旱、干热风以及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虽然选育高抗性品种是长远之策,但育种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通过种子包衣技术提升作物的“植物健康”(plant health)水平,增强抗逆性并有效防控前期病虫害,相比于漫长的育种过程,更显经济高效。

第二,种子包衣是一种精准施药的方式。种业最了解自家品种的特性和潜在缺陷,因此能够基于品种特点量身定制包衣方案,这代表了包衣技术应用的更高阶段。针对不同品种精准施用包衣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同时也有利于品种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当然,种业在包衣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风险。但与包衣带来的销量增长机遇相比,这些风险总体可控。在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期遭遇极端天气的频率较低;加之小麦种子本身对药剂的耐受性较强,包衣风险并不高。此外,小麦种衣剂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相当成熟,如果与国内一流的正规农药企业合作,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包衣种子的推广过程中,种企与药企的联合宣传,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 种子包衣 小麦 小麦种衣剂
浏览次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