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农化市场呈现悖论:销售额缩水,田间用量反创历史新高
根据行业咨询巨头Kynetec Brasil发布的最新独家市场洞察报告(FarmTrak),2024-25年度巴西大豆种植季的作物保护市场正上演一出复杂的“价值与用量”分化大戏。报告显示,该年度市场总销售额收缩至94.5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季度的98.7亿美元,有4.3%的下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与销售额的“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间应用的“热”。衡量农药覆盖范围与使用频率的核心指标——潜在处理面积(PAT)——却逆势飙升12%,首次突破14亿公顷大关,刷新了历史记录。这一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揭示了巴西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分析指出,市场销售额的下降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一系列宏观经济与市场动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7.7%的贬值,直接侵蚀了以美元计价的市场价值。同时,农化产品自身的平均价格与成本也出现了约8%的回落,进一步压缩了总销售额。
另一方面,田间应用的空前活跃则得益于天公作美。本季度,尤其是在关键的塞拉多农业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极大地激发了作物的生产潜力,促使农户增加施药次数以保障和提升产量。这股由生产力驱动的应用增长,部分抵消了价格和汇率带来的负面冲击。
而在各类产品中,市场格局则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1.杀菌剂的王者地位愈发稳固: 作为农户需求清单上的首选,叶面杀菌剂的市场份额从38%进一步扩大至40%,成为唯一实现销售额正增长的主要品类,总额达到38.19亿美元,同比增长3%。在这一领域,代表先进技术的高性能配方产品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交易额,而传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复配和保护性杀菌剂则分别贡献了14%和13%的份额。
2.杀虫剂市场承压下行: 尽管稳居第二大品类,叶面杀虫剂的销售额却下滑了9%,至22.3亿美元。其中,针对臭虫的防治产品是该板块的绝对主力,占据了54%的份额(约12亿美元),几乎覆盖了全部种植区域(96%),平均每季施用次数高达3.4次。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毛虫)的产品则占据了30%的份额。
3.除草剂市场份额与价值双双萎缩: 作为第三大支柱,除草剂的市场地位虽未动摇,但其经济表现却不尽人意。其市场占比从25%滑落至23%,销售额降至21.8亿美元。其中,以草甘膦为代表的、用于播前清地和干燥处理的产品,占据了该子品类销售的43%。
报告同时揭示了一些高增长的细分市场。种子处理剂的市场份额稳定在6%(5.5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线虫防治剂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长点,其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其应用普及率持续攀升,覆盖的种植面积已从上一季度的31%跃升至36%,显示出农户对土壤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
此外,在田间技术的另一端,生物技术的普及迎来了爆发期。报告覆盖的4630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中(同比增长5.2%),搭载第二代抗鳞翅目害虫技术(“Bt”技术)的作物品种种植比例从11%飙升至24%。这一翻倍式的增长,得益于市场上超过150个应用该技术的新品种的推出,标志着巴西大豆种植正加速进入基因技术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