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价格周报:氯虫苯甲酰胺高台跳水暴跌2万!草甘膦却逆势抬头,谁是下一个风口?
【引言】
农药市场的七月,表面的平静之下正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暗流:
我们看到,部分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明星产品,正经历着高台跳水式的价格回调,其惨烈程度让市场为之侧目。而与此同时,以草甘膦为首的部分农药却逆流而上,成为支撑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柱。
这种价格分化,究竟是市场的短期波动,还是新一轮周期洗牌的开始?这不仅考验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嗅觉与战略定力,也为我们洞察后市真正走向,提供了最关键的线索。
上涨通道:
草甘膦(95%):小幅上涨200元,报26,000元/吨。
2,4-D(98%):上涨500元,报15,500元/吨。
嘧菌酯(98%):上涨2,000元,报140,000元/吨,在杀菌剂中表现突出。
下跌通道:
除草剂方面:
烯草酮(90%)大幅下挫10,000元,至130,000元/吨;
氯氟吡氧乙酸(97%)下跌3,000元,至75,000元/吨。
杀虫剂方面:
氯虫苯甲酰胺(96%)和茚虫威(95%)双双大跌20,000元,分别报280,000元/吨和700,000元/吨。
噻虫胺、杀虫单等也均有2,000至5,000元的跌幅。
杀菌剂方面: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酰吗啉、甲霜灵等主流品种价格小幅下调1,000至2,000元。
后市深度预判与操作风向
短期内,农药市场主流产品价格将延续横盘震荡格局,但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值得高度警惕。我们认为,在全行业需求疲软的背景下,草甘膦等农药的坚挺,主要得益于上游原料成本的强力支撑和部分海外订单的刚性需求。而后续走势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风向标:未来1-2个月内,一旦有关于秋季作物面积、天气预期等利好消息出现,哪怕只是苗头,都可能刺激下游补库行为,从而打破当前的供需弱平衡,届时部分跌至低位的产品或将迎来一波快速反弹。
不难看出,当前市场正处在去泡沫、寻支撑、待需求的关键阶段。操作上建议保持谨慎,多看少动。对于价格暴跌的品种,需要耐心等待明确的企稳信号;对于逆势走强的品种,一定要关注其上涨的持续性,切勿追高;对于大多数平稳的品种,可以根据自身库存情况,在价格相对低点时进行小批量、多批次的滚动补货,以控制风险。未来的市场机会,属于能精准把握市场动向与节奏的参与者。